
文藝與人生 黃紹明
【此文刊於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香港中國學生周報。徵文賽高中組第一名】
人,依存文而異於物;文,依存人而創造宇宙!
這就是說:人之所以異於物的,就因為有理性,有情感,有組織力,因此而組成群體,把縱的和橫的時間與空間維繫成了一部人類發展史。換言之:人類的發展史要文藝精神來維繫;而支持這文藝精神的發展,就是人類的智慧!
上帝造人,是一種最偉大的傑作,這傑作完成後,就遺下交給人類由自己去創造人生。究竟人生是「苦痛」的呢?還是「快樂」的呢?就要看人類的文藝精神是否健全,我們試看原始時代的人類,那時因完全不懂文藝為何物,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生活不是一樣和其他的動物作等級的搏鬥嗎?但後來創造了文字,文藝漸漸興起,生活方式也漸漸改變了,由差不多人獸等級的宇宙而創造出「男耕女織」的進一步的世紀來。後來,所謂「擊壤而歌」的民間文藝,更充份表現出他們樂天主義的人生。西方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使死寂的文藝與人生同時再生,所以文藝復興的意義就是「新生」New-birth,即是推陳出新,對人生持一種新態度及熱烈追求新事物。因此,文藝維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維繫了人類社會生活情緒的發展!
雕刻家抱了真善美的境界去創造塑型藝術,文藝工作者同樣以真善美的目標去雕刻藝術,然而他們所雕刻的不是火石或碧玉,而是比火石、碧玉更可貴的人生和靈魂!即是說:文藝也可以說是人生與靈魂的塑型藝術!
莫泊桑說得好:「文藝美化了人生。」尼采也說:「文藝帶給人生以動力。」可知文藝對人生的影響,是美化的,是切實的。文藝與人生始終不能一秒分離,人生好比是一輛汽車,文藝是動力—--汽油,沒有汽油,汽車永遠開不走,既然有了汽車,汽油當然就永遠不停地供應,所以不論文藝在最惡劣的環境下,甚至將沒落的一剎那,同樣也醞釀了另一文藝的新生。人們又以為政治力量才能影響或改變人生,殊不知文藝的力量比政治甚或暴力還有力。「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不是政治,也不是「六法全書」,而是比政治或法律更有威力的文藝作品—--儆戒那些放肆的人生。文藝是自由的,政治縱使有著美政、仁政,不免也帶著「壓力化」,但文藝卻是「無條件」的,使人看了後,刻骨銘心,思想隨之改變,人生亦隨之而受影響,所以文藝與人生的關係,是無可比擬的。
英國作家萊克。休希士Richard Hughes說:「我現在告訴你一個故事吧!有兩個人在湖邊漫步,他們爭論著誰能把四周的風景線改變得更多,第一個是大力士,他抱起一塊大得厲害的石,向水中擲去,就有一聲隆響,令人可怕,水花四濺,湖心的漩渦來個很大的波動,可是瞬息消滅得無影無蹤了。另一個所做的,卻是一路走,一路從袋中掏出一把橡子,撒在泥土地上………。」
所謂風景線,是象徵人生,巨石象徵著政治。舉石投水所得到的一聲亮隆響,使人感到可怕、不安,然而是很短暫的—--影響人生的改變很少,因為這種改變只是「曇花一現」而已。而後者,就象徵著文藝工作者,他小心地播種,到了後來,便凝成了一個人生的結晶,人類的靈魂!
但是有時候,文藝的對象,似乎抹殺了人性的存在,因為唯物思想包圍了四圍,他們強調物質是宇宙的靈魂,物質可以主宰人生。可是,在文藝境界還未達到最高峰時,我認為人的本性是誰也不能夠摧毀的!
因此,我對文藝與人生的見解有三:
(一)自由人生,自由文藝
自由人生與自由文藝,為何在文藝、人生的頭頂加上自由二字?就是說:我們的人生以及文藝,都不受任何壓力所管治,我們不能「奴役人生」,也不能「奴役文藝」,屠格涅夫說:「沒有充分享受自由的人,一個內心受束縛的人,決創造不出完美的藝術品的。」文藝是無價之寶,所以自由文藝包含了「士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意義。羅斯金John Ruskin說:「因為他所知道的,還沒有人說過,他所知道的,更沒有人說得出來,他才不得已而為之,他要把其真知灼見,銘諸碑碣,垂諸久遠,這才是他一生最好的東西,其餘如吃喝睡眠的人生,跟平凡的人一般無二,平平無奇。」莫泊桑又說:「一個作家除了學會而能運用自由的藝術手腕把事理重新表現之外,再沒有其他的使命了。」已是說明了自由文藝的真諦。
(二)科學人生,科學文藝
在廿世紀的科學時代,思想也跟時代俱進,所謂科學人生,就是人生要科學化。有科學的頭腦,有科學的理論,於是產生「時代思潮」,由「時代思潮」而產出「文藝思潮」,而科學文藝也就此產生。所謂科學文藝,即是說文藝的範疇有新的進展,文藝應注重科學,無異廣播科學知識於人群,五四運動,文藝為之一新,「德先生」「賽小姐」為文化史上刻下光榮的一頁,如果當時沒有這班「科學人生」的文藝工作者,又怎會有這麼偉大的貢獻?所以人生就是一個夾萬,文藝是一條鑰匙,科學卻是夾萬裡的錢財,如果有一個夾萬和錢財,而沒有鑰匙去開啟,或有鑰匙而無夾萬錢財,都是沒有用的,然而我們有夾萬也有鑰匙,而卻沒有錢財在內,夾萬也是「虛有其表」,試問有什麼用處?所以今日文藝應加上科學為目標。
(三)創造人生,創造文藝
羅曼羅蘭說:「創造,在人類的精神方面,是從軀殼底樊籠中解放出來,捲入人生的旋風,與神明同壽,創造是消滅死的。」蕭伯納說:「人類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可以創造自己的人生,同樣也可以將你新的人生觀去創造出嶄新的文化。」負了一代興亡責感的屈原,他的人生很憤激,故此他的文藝結晶—--楚辭也是憤激的,然而並非消極,而是由於他創造的「過度積極」的人生而創造出空前絕後的文藝來。今日,我們應將這種思潮,滲入人生的藝術中,使人生有了奮鬥的目標,文藝才有新的希望,才不會無的放矢,甚至流於消極空談,這才是為人生而文藝的呢!
因此,創造文藝,要憑著心靈創造之信念而產生,這種信念,就是你創造人生的前奏,如此,這種信念的發現,這種信念的追求,甚至共同信念的形成,在在都可以凝成文藝思潮的主流,在在都足以支持人類精神的發展,而創造人類的智慧,再由人類的智慧而創造更新的文藝!
文藝與人生
【此文刊於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香港中國學生周報。徵文賽高中組第一名】
人,依存文而異於物;文,依存人而創造宇宙!
這就是說:人之所以異於物的,就因為有理性,有情感,有組織力,因此而組成群體,把縱的和橫的時間與空間維繫成了一部人類發展史。換言之:人類的發展史要文藝精神來維繫;而支持這文藝精神的發展,就是人類的智慧!
上帝造人,是一種最偉大的傑作,這傑作完成後,就遺下交給人類由自己去創造人生。究竟人生是「苦痛」的呢?還是「快樂」的呢?就要看人類的文藝精神是否健全,我們試看原始時代的人類,那時因完全不懂文藝為何物,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生活不是一樣和其他的動物作等級的搏鬥嗎?但後來創造了文字,文藝漸漸興起,生活方式也漸漸改變了,由差不多人獸等級的宇宙而創造出「男耕女織」的進一步的世紀來。後來,所謂「擊壤而歌」的民間文藝,更充份表現出他們樂天主義的人生。西方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使死寂的文藝與人生同時再生,所以文藝復興的意義就是「新生」New-birth,即是推陳出新,對人生持一種新態度及熱烈追求新事物。因此,文藝維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維繫了人類社會生活情緒的發展!
雕刻家抱了真善美的境界去創造塑型藝術,文藝工作者同樣以真善美的目標去雕刻藝術,然而他們所雕刻的不是火石或碧玉,而是比火石、碧玉更可貴的人生和靈魂!即是說:文藝也可以說是人生與靈魂的塑型藝術!
莫泊桑說得好:「文藝美化了人生。」尼采也說:「文藝帶給人生以動力。」可知文藝對人生的影響,是美化的,是切實的。文藝與人生始終不能一秒分離,人生好比是一輛汽車,文藝是動力—--汽油,沒有汽油,汽車永遠開不走,既然有了汽車,汽油當然就永遠不停地供應,所以不論文藝在最惡劣的環境下,甚至將沒落的一剎那,同樣也醞釀了另一文藝的新生。人們又以為政治力量才能影響或改變人生,殊不知文藝的力量比政治甚或暴力還有力。「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不是政治,也不是「六法全書」,而是比政治或法律更有威力的文藝作品—--儆戒那些放肆的人生。文藝是自由的,政治縱使有著美政、仁政,不免也帶著「壓力化」,但文藝卻是「無條件」的,使人看了後,刻骨銘心,思想隨之改變,人生亦隨之而受影響,所以文藝與人生的關係,是無可比擬的。
英國作家萊克。休希士Richard Hughes說:「我現在告訴你一個故事吧!有兩個人在湖邊漫步,他們爭論著誰能把四周的風景線改變得更多,第一個是大力士,他抱起一塊大得厲害的石,向水中擲去,就有一聲隆響,令人可怕,水花四濺,湖心的漩渦來個很大的波動,可是瞬息消滅得無影無蹤了。另一個所做的,卻是一路走,一路從袋中掏出一把橡子,撒在泥土地上………。」
所謂風景線,是象徵人生,巨石象徵著政治。舉石投水所得到的一聲亮隆響,使人感到可怕、不安,然而是很短暫的—--影響人生的改變很少,因為這種改變只是「曇花一現」而已。而後者,就象徵著文藝工作者,他小心地播種,到了後來,便凝成了一個人生的結晶,人類的靈魂!
但是有時候,文藝的對象,似乎抹殺了人性的存在,因為唯物思想包圍了四圍,他們強調物質是宇宙的靈魂,物質可以主宰人生。可是,在文藝境界還未達到最高峰時,我認為人的本性是誰也不能夠摧毀的!
因此,我對文藝與人生的見解有三:
(一)自由人生,自由文藝
自由人生與自由文藝,為何在文藝、人生的頭頂加上自由二字?就是說:我們的人生以及文藝,都不受任何壓力所管治,我們不能「奴役人生」,也不能「奴役文藝」,屠格涅夫說:「沒有充分享受自由的人,一個內心受束縛的人,決創造不出完美的藝術品的。」文藝是無價之寶,所以自由文藝包含了「士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意義。羅斯金John Ruskin說:「因為他所知道的,還沒有人說過,他所知道的,更沒有人說得出來,他才不得已而為之,他要把其真知灼見,銘諸碑碣,垂諸久遠,這才是他一生最好的東西,其餘如吃喝睡眠的人生,跟平凡的人一般無二,平平無奇。」莫泊桑又說:「一個作家除了學會而能運用自由的藝術手腕把事理重新表現之外,再沒有其他的使命了。」已是說明了自由文藝的真諦。
(二)科學人生,科學文藝
在廿世紀的科學時代,思想也跟時代俱進,所謂科學人生,就是人生要科學化。有科學的頭腦,有科學的理論,於是產生「時代思潮」,由「時代思潮」而產出「文藝思潮」,而科學文藝也就此產生。所謂科學文藝,即是說文藝的範疇有新的進展,文藝應注重科學,無異廣播科學知識於人群,五四運動,文藝為之一新,「德先生」「賽小姐」為文化史上刻下光榮的一頁,如果當時沒有這班「科學人生」的文藝工作者,又怎會有這麼偉大的貢獻?所以人生就是一個夾萬,文藝是一條鑰匙,科學卻是夾萬裡的錢財,如果有一個夾萬和錢財,而沒有鑰匙去開啟,或有鑰匙而無夾萬錢財,都是沒有用的,然而我們有夾萬也有鑰匙,而卻沒有錢財在內,夾萬也是「虛有其表」,試問有什麼用處?所以今日文藝應加上科學為目標。
(三)創造人生,創造文藝
羅曼羅蘭說:「創造,在人類的精神方面,是從軀殼底樊籠中解放出來,捲入人生的旋風,與神明同壽,創造是消滅死的。」蕭伯納說:「人類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可以創造自己的人生,同樣也可以將你新的人生觀去創造出嶄新的文化。」負了一代興亡責感的屈原,他的人生很憤激,故此他的文藝結晶—--楚辭也是憤激的,然而並非消極,而是由於他創造的「過度積極」的人生而創造出空前絕後的文藝來。今日,我們應將這種思潮,滲入人生的藝術中,使人生有了奮鬥的目標,文藝才有新的希望,才不會無的放矢,甚至流於消極空談,這才是為人生而文藝的呢!
因此,創造文藝,要憑著心靈創造之信念而產生,這種信念,就是你創造人生的前奏,如此,這種信念的發現,這種信念的追求,甚至共同信念的形成,在在都可以凝成文藝思潮的主流,在在都足以支持人類精神的發展,而創造人類的智慧,再由人類的智慧而創造更新的文藝!
文藝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