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集
  • 首頁
  • 自序 (黃紹明)
  • 第一輯: 寫意篇
    • 1. 文藝 - 人生
    • 2. 路 - 橋
    • 3. 園圃
    • 4. 桃源
    • 5. 交換
    • 6. 珍惜
    • 7. 瀑布
    • 8. 十年
    • 9. 朋友
    • 10. 享樂
    • 11. 春天
    • 12. 文字
    • 13. 孫順
    • 14. 天才
    • 15. 讓元曲引證《落霞孤鶩》
    • 16. 問心
    • 17. 三說論相如
    • 18. 有朋自遠方來
    • 19. 冬奧禮讚
    • 20. 年代
    • 21. 晚晴
    • 22. 楓情
    • 23. 寂寞蠶食人生
    • 24. 庭院情懷
    • 25. 鄉情
    • 26. 葡萄
    • 27. 就讓一切隨風
    • 28. 春意
    • 29. 編織
    • 30. 高山雲海
    • 31. 舊城詠懷
    • 32. 內子傑作
    • 33. 清明。復活
    • 34. 為香翰屏的題字釋意
    • 35. 灣仔情懷
    • 36. 水
    • 37. 書法
    • 38. 歲月留痕說「飲冰」
    • 39. 季刊情懷
    • 40. 贈多市朋友的題字
    • 41. 名畫與失真
    • 42. 一段歲月的小曲
    • 43. 成功的背後
    • 44. 一幅動畫
    • 45. 辛亥起義的前波後浪
    • 46. 《寫意集》網誌兩周年
    • 47. 又是一年芳草綠
    • 48. 金錫與芹藻
    • 49. 蘊情 - 一幀黑白相片的心語
    • 50. 秋心
    • 51. 冬雪
    • 52. 平仄淺談
    • 53. 模型船
    • 54. 遠方來, 遠方去
    • 55. 我愛夏日長
    • 56. 寫意為文載道情
    • 57. 一樣花開為底遲
    • 58. 讀《此時此地》有感
    • 59. 日日輕車日日閒
    • 60. 風暴
    • 61. 雙乘記
    • 62. 寫意記春分
    • 63. 未雨綢繆
    • 64. 詩心
    • 65. 感時
    • 66. 百合花
    • 67. 港灣的回憶
    • 68. 借景寫意
    • 69. 美景與和平
    • 70. 庭園秋色
    • 71. 花顏添色
    • 72. 好景在人間
    • 73. 安省義工獎
    • 74. 會慶
    • 75. 要《快樂‧健康》
    • 76. 雪情
    • 77. 彩陽石峰梢頭月
    • 78. 夜雪
    • 79. 文藝揚鼠意
    • 80. 談古說今述文情
    • 81. 珍重寄聲煩問訊
    • 82. 此處只能回味
    • 83. 冰雨
    • 84. 期待
    • 85. 一幅畫意
    • 86. 開卷有憶
    • 87. 閒情偶記
    • 88. 變文— —名劇的今體前身
    • 89. 非常時期非常景
    • 90. 疾風
    • 91. 閒來憶舊
    • 92. 剪草
    • 93. 睹物思情
    • 94. 天災
    • 95. 共渡時艱
    • 96. 春寒
    • 97. 迎夏至
    • 98. 即景
    • 99. 幽居初夏
    • 100. 淺談三才
    • 101. 夏日區情
    • 102. 遠空的雲
    • 103. 休憂與療聊
    • 104. 雲與水
    • 105. 晨景
    • 106. 寫意閒聊
    • 107. 今秋
    • 108. 世情的感慨
    • 109. 實際的要求
    • 110. 秋色
    • 111. 三秋隨筆
    • 112. 耕耘與收獲
    • 113. 世情‧人情
    • 114. 歲月與友誼
    • 115. 南北窗下情
    • 116. 今年小雪
    • 117. 遊車河兜風
    • 118. 雪天隨筆
    • 119. 隨意說時序
    • 120. 咫尺天涯
    • 121. 今年聖誕
    • 122. 歲月把名句倒讀
    • 123. 禿樹梨花開
    • 124. 預測
    • 125. 週一隨筆
    • 126. 雪景‧文情
    • 127. 辛丑犇來傳節理
    • 128. 新春隨筆
    • 129. 無聲寫有聲—聞聲有感
    • 130. 接種疫苗記
    • 131. 九幅砌圖
    • 132. 寫意集與新電腦
    • 133. 啟封舊碟
    • 134. 對景寫意
    • 135. 問天
    • 136. 近日園情
    • 137. 雁牽南北情
    • 138. 防疫第二針
    • 139. 安省民安心
    • 140. 四情八有樂人生
    • 141. 夜雨
    • 142. 龍捲風
    • 143. 回味無窮話當年
    • 144. 閒情雅興說笠翁
    • 145. 對聯情
    • 146. 《外賣》晚餐
    • 147. 閒談資訊
    • 148. 仁心
    • 149. 屋霸—街坊說見聞
    • 150. 耕耘與收獲
    • 151. 文言文
    • 152. 閒情寫意
    • 153. 老翁遙說杏花村
    • 154. 紅楓
    • 155. 冬樹
    • 156. 立冬寫意
    • 157. 舊相簿的題句
    • 158. 今年第一場雪
    • 159. 寫意說松鼠
    • 160. 氣溫應節—今年的大寒
    • 161. 粵諺寫意
    • 162. 隱與忍
    • 163. 詩體與韻律
    • 164. 這個初春
    • 165. 許之遠《散文自選集》序文
    • 166. 春風
    • 167. 狂風瘋狂
    • 168. 這個端午
    • 169. 對景說時節
    • 170. 親情
    • 171. 錦鯉
    • 172. 秋色滿園牽情懷
    • 173. 冬景隨筆
    • 174. 地白風寒冬日情
  • 第二輯: 詠意篇
    • 1. 長溝流月去無聲
    • 2. 三最憶舊遊
    • 3. 北小令
    • 4. 下午茶
    • 5. 天倫
    • 6. 樂樂
    • 7. 迴文
    • 8. 勉之
    • 9. 請茶
    • 10. 英雄不氣餒。祝福
    • 11. 古今的詩情畫意
    • 12. 談詩說體
    • 13. 不朽的句號
    • 14. 星月
    • 15. 新詩舊韻贈知音
    • 16. 不求公藝同居樂
    • 17. 小令與七言絕句詩
    • 18. 自由體新詩 >
      • a) 雁
      • b) 寄語
      • c) 深埋悲痛
      • d) 雪花
      • e) 沒有您在身畔的子裡
      • f) 彩屋
      • g) 夏日情懷
      • h) 秋聲
      • i) 悼摯友
      • j) 贈痴愚老人
      • k) 夜歸航
      • l) 亂林鳥
    • 19. 借字畫「寫意」
    • 20. 一張四十多年前的字
    • 21. 贈同門
    • 22. 勞允澍夫婦畫展
    • 23. 詩贈港加兩地美術會
    • 24. 和與韻
    • 25. 詞 — 今人莫推「辭」
    • 26. 甲子之誼
    • 27. 書與刻
    • 28. 談篆
    • 29. 詩贈多倫多墨韻琴聲美術會
    • 30. 詩詠 《富春山居圖》 及 《清明上河圖》
    • 31. 火焰衛矛
    • 32. 回敬
    • 33. 元旦覆同窗詩
    • 34. 借「題」發揮
    • 35. 白話新詞是新詩
    • 36. 莫生氣
    • 37. 紅塵—蜻蜓體十八行新詩
    • 38. 胡楊
    • 39. 祝賀
    • 40. 敕勒歌
    • 41. 塔
    • 42. 無題
    • 43. 「崖門海戰」變名有感
    • 44. 香港景物畫
    • 45. 詠花
    • 46. 一八新春靈犬賀歲
    • 47. 誼揚天下贈同門
    • 48. 慶金婚
    • 49. 評童畫有感
    • 50. 陶冶性靈存底物
    • 51. 幼樹
    • 52. 寫意詠霞鶩
    • 53. 草書詠
    • 54. 對楹思對聯—淺談對聯
    • 55. 詩贈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
    • 56. 文風
    • 57. 翰墨生香
    • 58. 台灣德明藝術廊書畫展
    • 59. 借字幅寫意
    • 60. 為2009年一首迴文詩作結
    • 61. 新春詩詠贈畫家
    • 62. 詠新春團拜及書畫展
    • 63. 詠梅花書畫展
    • 64. 農曆三月
    • 65. 投魚報花詠
    • 66. 遊尼亞加拉瀑布
    • 67. 加國國慶書畫展
    • 68. 賞景修松有感
    • 69. 三十載移民詠
    • 70. 《視覺藝術》一頁詠
    • 71. 滕王閣
    • 72. 秋詠
    • 73. 群星伴月詠庭花
    • 74. 花語
    • 75. 八十詠
    • 76. 安省中國美術會四十周年會慶
    • 77. 賞畫有感
    • 78. 冬日與幼孫飲茶
    • 79. 詩詠彩畫《山中桃花源》
    • 80. 借題發揮—藏頭詠
    • 81. 觀畫有詠
    • 82. 迎新春
    • 83. 寄情—並談新詩借詞入格
    • 84. 三言二拍奇觀詠
    • 85. 勉勵
    • 86. 遇友有感
    • 87. 對魚有感
    • 88. 嘆疫情(調寄「昭君怨」)
    • 89. 清明有感
    • 90. 樂情
    • 91. 粵語嘆茶詠
    • 92. 前院種花
    • 93 此刻心聲
    • 94. 選四幅字中句作詩詠
    • 95. 即事吟
    • 96. 詠後園牡丹
    • 97. 同窗情諠
    • 98. 無常風雨
    • 99. 路旁樹木
    • 100. 一詠二分三養樂
    • 101. 畫意詩情節日誼
    • 102. 百合花開
    • 103. 《一七令》 對景寫意
    • 104. 並肩哦
    • 105. 詠街樹
    • 106. 世難與親情
    • 107. 對花有詠
    • 108. 盛夏偶記 調寄《滿庭芳》
    • 109. 詩詠友人風景照
    • 110. 詠前園芍藥及雞冠花
    • 111. 詩詠《江南風情》畫中景
    • 112. 詠前園一景
    • 113. 《刮地風》與《四塊玉》
    • 114. 這個秋晚
    • 115. 後圃詩嗡
    • 116. 世疫憶友情
    • 117. 小令與詩合篇覆老朋友
    • 118. 今年十一月
    • 119. 賦
    • 120. 四海情頌
    • 121. 迷濛
    • 122. 詩詠書架小說
    • 123. 望肥年
    • 124. 二零二一新歲詠
    • 125. 雪情
    • 126. 三言兩語說「三言」
    • 127. 送鼠迎牛兩文情
    • 128. 詠園中冬草
    • 129. 兩痛之詠
    • 130. 春來話《青陽》
    • 131. 賀歲詠
    • 132. 雪中親情
    • 133. 憶舊地
    • 134. 感時有詠
    • 135. 詩令同絃詠世情
    • 136. 覆老朋友
    • 137. 夏日避疫詠
    • 138. 雲景詩情寫意盈
    • 139. 晨早「風」景
    • 140. 憶酒家三首
    • 141. 望雲詠世情
    • 142. 無題
    • 143. 屋前夜色
    • 144. 集句詠:雨牽詩情
    • 145. 夏日情懷
    • 146. 七月冰雨
    • 147. 世瘋
    • 148. 利頓鎮—華人的血汗地
    • 149. 詠友人電訊傳來夜景
    • 150. 暴風雨雷聲
    • 151. 對夜空景色有詠
    • 152. 中秋詠
    • 153. 現今世情 —調寄《虞美人》
    • 154. 老街坊
    • 155. 感時詠
    • 156. 紅葉詩情
    • 157. 捧書有詠
    • 158. 余韻三言詩
    • 159. 時詠
    • 160. 風狂雨暴宇瘋狂
    • 161. 舊照牽情
    • 162. 感時詩令詠
    • 163. 美術會秘書榮休
    • 164. 虎年壬寅新歲詠
    • 165. 美術會新春書畫網上展
    • 166. 白雪梨花
    • 167. 雪天後園松樹
    • 168. 斷訊
    • 169. 今年清明
    • 170. 四月對景有詠
    • 171. 集小令名詠春
    • 172. 集句詠牡丹
    • 173. 詩詠安省中國美術會牡丹書畫展
    • 174. 詩詠《亞裔文化月會員精品展》
    • 175. 贈香港老朋友
    • 176. 續訊
    • 177. 庭園長青樹
    • 178. 藏頭詩詠加拿大日美術會書畫展
    • 179. 祝福篇
    • 180. 世外桃源世外人 詩贈老朋友
    • 181. 花園盆栽
    • 182. 前院常綠樹
    • 183. 詠家中花梨木傢俬
    • 184. 和友人重陽詩
    • 185. 這個秋詠
    • 186. 覆同窗老友
    • 187. 今年第一場雪有感
    • 188. 風雪暴
    • 189. 集詩句詠松
    • 190. 二零二三新歲詠
  • 第三輯: 演藝篇
    • 1. 《帝女花》的探討
    • 2. 亙古男兒一放翁
    • 3. 闊論《胡笳十八拍》
    • 4. 從《半塘訪小宛》說起
    • 5. 桃花扇
    • 6. 可憐褒姒逢君子
    • 7. 粵曲與變文
    • 8. 古今詩情
    • 9. 從《天姬送子》說起.
    • 10. 耐人尋味的風塵三俠
    • 11. 英雄血淚
    • 12. 建文帝魂繫襄陽
    • 13. 南北東西說粵曲
    • 14. 南音《客途秋恨》的兩絕與三說
    • 15. 由《揮淚別南唐》說起
    • 16. 梅開二度
    • 17. 桃源仙詠
    • 18. 潞安州
    • 19. 《琵琶記》戲劇和改良芻議
    • 20. 「劍氣簫心」與龔自珍的「最」
    • 21. 加聲送家聲
    • 22. 崔護重來
    • 23. 粵韻下的嚴嵩與海瑞
    • 24. 工尺杜牧情
    • 25. 銅雀台牽洛水情
    • 26. 潮流帶不走我的珍品
    • 27. 為事歌詩白居易
    • 28. 櫻花時節說曼殊
    • 29. 「存忠劍殺忠妻」的我觀
    • 30. 《江城子》與東坡
    • 31. 小令述《二郎橋》
    • 32. 我的粵韻心聲
  • 第四輯: 回憶篇
    • 1. 文藝與人生
    • 2.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 3. 個人從大學教育獲得的益處
    • 4. 學與思
    • 5. 勤學淺說
    • 6. 音樂與口琴
    • 7. 勇敢的去求知
    • 8. 不知足論
    • 9. 瀧岡阡表讀後感
    • 10. 永恆的思念
    • 11. 編輯心語——我的編後話文化
  • 聯繫我們

粵韻心聲 

《帝女花》的探討
                                   黃紹明
         
            
《帝女花》是家傳戶曉,人人共賞的一齣著名粵劇,也是已故名編劇家唐滌生先生的精心極作。故事描寫歷朝以來遭遇最慘的一位宮主-- —長平公主和駙馬周世顯的一樁亡國恨事而最終雙雙仰藥自盡的悲慘遭遇。本文所探討的,純粹是學術方面,絕不存在任何不良或不敬的意識,任何討論,無損《帝女花》的成功和美譽。

原著上的疑惑

                在唐滌生的一篇我為甚麼選編帝女花的文章中,開宗明義的說他是根據清代大詞家黃韻珊的著作改篇而成,這點會令人有點疑惑,根據上海古籍出版社之【古典文學三百題】中說《帝女花》是清代傳奇劇作家黃燮清所作,黃燮清又作黃憲清,曾任湖北知縣,家居「倚晴樓」,作傳奇雜劇多種,其婿擇其七種刊行,題名【倚晴樓七種曲】,其中【凌波影】為雜劇,其他皆為【傳奇】。黃燮清作劇,推崇蔣士銓,乃臨川支脈,在當時頗有影響,《茂陵弦》演司馬相如、卓文君事;《帝女花》演明末長平公主事,曲辭淒絕,日本人咸購誦之。於是,令人疑惑黃韻珊是否即是黃燮清?甚至有讀者懷疑黃韻珊是否黃燮清女兒?因為黃燮清女婿為其作品刊行。經筆者再查證和請教在這方面素有研究的學者城南舊侶後,得到的資料是:「原作者應是清中葉(十九世紀)黃燮清;原名憲清,字韻珊。唐滌生未有具體說明,而其劇中之佳美詞曲,大都出自黃劇。」希望可以解答「好此道者」的疑惑了。

歷史上的疑惑

(一)十三陵:在帝女花「相認」的一段內,「杜鵑啼遍十三陵」一語和「上表」一段內所說「先帝桐棺未葬」有出入,既是桐棺未葬,何來十三陵呢?說到這裡,卻引起另一問題:

(二)「香夭」一段內說「先帝遺骸,尚寄在茶庵」,但根據歷史記載崇禎自縊後,由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將他與周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內,清兵入關後,將他移葬思陵,也才有十三陵。

(三)原著的結局是長平公主依從清帝,與周世顯完婚後抱恨而死,而周世顯亦在維摩佛說道後,隱逸山林。這倒沒大問題,因歷史並不詳述皇帝皇后以外,家人國亡後的去向。「獨臂神尼」也可以出現江湖呀!


詩的討論

                《帝女花》的詩,多採用「七絕」,即七言四句。據說絕句得名於古代聯句,二人以上同作一詩,每人一句七言,每句押韻,聯續下去而成篇,若一人作了四句而無人相繼,則成絕響,是謂「絕句」。絕句平仄交替,結構方式是一聯內平仄相對(即平仄相反),二聯內平仄相粘(即平仄相同),其典型格律如下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二句相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三句相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四句相對)

                《帝女花》的詩白,很多不按七絕詩律而作,是否要修改而追求完美,抑或保留以尊重作者?則是見仁見智。據說唐滌生生前曾希望有機會修改劇本,則現代的金庸能親自修改他的小說,便是他的福氣了。且舉《帝女花》第一首詩白為例:

 

孔雀燈開五鳳樓(仄仄平平仄仄平)

輕袍暖帽錦貂裘(平平仄仄仄平平)

敏捷當如曹子健(仄仄平平平仄仄)

瀟灑當如秦少游(平仄平平平仄平)

            嚴格來說,這首詩第二、三句失了粘,最末兩句失了對,兩句重覆「當如」也不美麗,但如果改為:

孔雀燈開五鳳樓(仄仄平平仄仄平)

輕袍暖帽錦貂裘(平平仄仄仄平平)

文思敏捷如曹植(平平仄仄平平仄)

倜儻風流勝少游(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律是否較完整?粵劇界文士如林,請恕不才這裡放肆了。

            君子和而不同,明辨而篤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謹祝粵劇曲藝文化日趨進步!

 


註:本文刊於2008年多倫多《演藝雜誌》,蒙文藝界前輩王亭之君在加拿大星島日報專欄2008年8月27日「唐滌生失黏」文中,及名作家潘國森君在香港《戲曲品味》2011年10月第131期戲曲講場之「唐滌生《帝女花》幾個小問題」文中對上述論詩的認同。文章可在網上找到。

《帝女花》的探討   寫於2008年(下圖為私藏的Cassette帶)

Picture
Copyright © 2021  寫意集   www.wongsm.com   版權所有